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密封件是机械产品上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基础元器件。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密封行业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而国内密封行业的龙头是一家来自成都的本土企业——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中密能拔得头筹?这个曾被国外产品高度垄断的市场,中密又是如何突围的?今天的《天府创新访谈》,我们对话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方。
技术立身 潜心研发
中密的前身是四川机械设计研究院密封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密封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1993年,中密联合日机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科技型合资企业,2015年中密上市,成为国内机械密封行业里第一个A股上市企业。然而看似一马当先的背后,却并不平坦。
记者 郑婷:40多年前,那时候你为什么想到一个女生要去学机械设计专业呢?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那个专业叫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就是“精密”这两个字把我吸引住了,其实现在想起来,我们这个产品真是精密,因为它要求特别高。
记者 郑婷:但其实当时那个密封行业根本没有起来,是吗?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当时我们国家的密封行业只能做水泵、油泵,在石油化工这种有毒有害的装置里面,几乎90%以上都是进口的密封产品,没有国产的。 没有国产不代表不能国产,从此何方就和一帮科研人员,与国产化较上了劲。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1978年成立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自己对基础技术进行研发,同时对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
记者 郑婷:国外的来了就是拆零件?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对,测绘嘛,消化嘛,再来进行计算,最后设计出来我们自己的产品,然后还要试验。
记者 郑婷:有没有哪个是历时特别长的?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有啊,你看我们核主泵的密封,12年的研发历程。2007年我们立项来研发这个核主泵密封,这个产品我们一直到2019年才通过国家的鉴定。
记者 郑婷:中间有没有想过放弃?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确实想过放弃,我们这个投入非常大的呀,人都不说了,我们整个这个投入可能要上亿元,各种试验台,这个试验必须是连续3年不能停,中间停了一下就要从头来。后来我们想了一下,假设我们都不做这个事,真的我们国家没人做这个事。
为什么中密敢勇挑重任?我们在中密的生产车间找到了答案。在这里,随处可见的“中密造”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 郑婷:这些试验台你说都是你们自主研发的机器吗?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最高的转速达到5万转,最大的轴径是400,现在我们国内整个这个市场上,最大轴径的需求只有350,相当于我们的试验能力已经远远高于市场需求。
记者 郑婷:这个也是你们整个地方工艺最复杂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刻槽?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
记者 郑婷:这个刻槽的机器也是你们自主研发的?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我们自主研发的。
记者 郑婷:你们花了多少时间才研发出来?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这个可能花了10多年时间。
记者 郑婷:这套系统是你们研发的吗?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们自己研发的,整个机床怎么组合,我们怎么去把数字化信息传递进来,这都是我们自己搞的。
记者 郑婷:这个是你们自主研发的一套系统吗?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我们自主研发的一套系统,相当于是这个产品我们装了个芯片,它的随时的各种身体状态它传回给我们。
记者 郑婷:所以这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售后服务?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因为整个研发,不光是一个技术的研发,还有制造的研发、试验的研发,整个是一个系统研发工作。
雄心勃勃 志在海外
自主研发对中密来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技术立身,让中密有了打破垄断的底气,但要撬开长期垄断的市场谈何容易,如何迈出第一步?何方带我们来到中密的展厅,这里陈列的一台干气密封件,对中密来说意义非凡。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大家可能一说起密封,就觉得好像我们的杯子和盖子那不是有个密封吗?那是静止状态,它没有什么压力。但是我们是在有压力,然后有温度,还有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你说杯子和盖子如果拿一个来转,这两个之间它的密封就非常难了。
记者 郑婷:所以你们这个密封的精细度能够达到多少?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这个气膜是纳米级的,比头发丝还要小。过去都是进口,我们这个产品研发了10多年,而且第一次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7个专家联名签字不用国产的密封,这个我一辈子都记得住,真的是7个专家联名签字。后来我们不放弃,通过半个月的时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和他们进行交流,最后确实被我们这种精神打动了。
记者 郑婷:最开始你们也是打低价策略吗?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没有,反而是老外看到我们能做了,他一下价格就低了,拦腰甚至更低。
记者 郑婷:那不是给你们很大的冲击?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冲击。
记者 郑婷:那你们怎么办?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们给用户承诺,如果你用了我们的产品,你的一切损失我们来承担。假设没有中密存在的话,老外他永远都是高价,所以实际上用户也感受到了,如果没有中国企业做他们强有力的支撑的话,他们没有办法和老外进行正常谈判的。
记者 郑婷:所以也是市场在呼唤也在等待中国企业的成长?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对。
记者 郑婷:你刚刚一直说到,你们的精神打动了你们的客户,是什么样的精神?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们认为国产化这个事情自然就落在了川密所的肩上,必须要代表中国的密封技术,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2000年中密又马不停蹄成立了海外部。
记者 郑婷: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完全覆盖国内市场吧?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
记者 郑婷:那为什么那个时候就能够提前谋划要这样?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你不走出去你都不知道国际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技术是怎么发展的,我们闭门造车,必然你就有可能把路给走歪了。
记者 郑婷:所以一开始中密还是有野心的,而且眼光还是比较高的?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对,确实也是。你看我们和国际三大品牌相比,其实差就差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自己称我们现在是第四个品牌。
记者 郑婷:而且你们也才40多年的时间?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
记者 郑婷:比他们来说应该时间都更短。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对,他们都是100多年的历史。
记者 郑婷:这几年海外发展,你们有没有总结什么样的经验呢?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觉得首先第一个是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的一个理念,第二个是要有国际化的人才,第三个确实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国家要强大,而且我们国内的企业一定要抱团走出去,我们这几年为什么国际市场走得比较好,其实就是“一带一路”的项目,我们通过和国内一流的设备制造企业配套,然后走向了国际市场。
隐形冠军的四字心得
成为行业龙头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巩固?近两年,中密加快了上下游并购步伐,目标直指构建大密封产业集群。而在这个关头,按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要求,中密所属的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划入四川振兴集团,中密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振兴集团是四川省产业投资最大的一个基金,它的特点是资金雄厚、它的专业人才众多、它的投资经验丰富,基于这样,我们加入振兴集团后可以强强联合,它可以在产业并购这方面,可以提供给我们强力的支撑。现在就感觉平台更大了、信息更多了、资源更多了。
中密所属的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是四川省机械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设计院。从单一科研型向科技经营型、再向科技产业纵深发展,川机院一直在探索科研和产业的相辅相成。
川机院 总经理 彭玮:目前已经成立了并购基金,收购了一些企业来给院所进行管理,具体产业项目上我们的业务也得到一些增长,从资金方面、从平台优势方面、从业务方面都是对科研院所的赋能。以产业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科研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保持科研持续力。 资本助力、技术夯底,如今中密正全速在密封赛道做强做大,争取早日在行业内领跑全球。
记者 郑婷:你们有总结吗?为什么你们最后能够成为这个细分行业的“冠军”?
中密控股董事 总经理 何方:我觉得“专精特新”就总结的很好,“专”就是专注、专业,还要成为专家;“精”就是企业管理的精细化,这个精细化就包括你充分利用产能,让生产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充分,然后产品最精良;“特”是什么呢?一定要有特点,你有特点也就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就是“新”,永远都是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坚持这四点,那么你企业就能够成长,就能够成为“隐形冠军”。
记者 郑婷: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秘诀就藏在专精特新这四个字里,中密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那这次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创新,那您对此有什么感想?
中密控董事 总经理 何方:报告中的话指明了科技强国的方向,也让我们更加增强了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中密的产品是能源装备的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又是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任重道远。未来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二十大的精神,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创造出更高端的产品,助力能源装备的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