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锂电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8000亿元,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实现“四川锂电”供全国销全球,为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提供有力支撑。要发展锂电产业,就必须解决当前国内资源端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境。如何破局?今天《天府创新访谈》对话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来看顺应的应对之道。
顺应动力电池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整个厂区占地370亩,我们首先来到顺应的展厅。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一个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这四大组件组成,正极的话我们更多是从矿物里面功能金属的一个提取,提纯之后然后再合成前驱体,前驱体之后才能到正极材料。
记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产业链?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非常大的产业链,而且细分领域非常多,已经超过4000亿的市场。
记者:你们的这个产品看上去都是粉末状?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它就是功能材料了。
记者: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实际上都有大的功效?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粉体材料通过加完锂盐之后变成正极材料,之后它就有充放电功能了,电池性能60%基本上是由正极决定的。最直观的手机电池,手机电池没有变大,但是电池的容量是越来越大了,这首先是在正极材料上的技术突破。
记者:顺应是10年就成立的厂,是眉山第一家新能源新材料的这个企业,当时这个行业还没有爆发式的增长,你们当时怎么选到这个行业的?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最早集中的就是镍钴锰这几个的金属提取,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是说顺应国家当时提倡的一个新能源材料这个发展趋势,然后我们也依托我们的技术储备,就是将我们原来做的功能金属的提取向下进行产业延伸,将功能金属那就变成功能材料,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新能源材料。
记者:你们有想过吗这个行业会爆发式的增长?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确实是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因为首先它是国家发展政策,我们的全电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智能化,其实都需要一个电源,电源的话首先它要从材料端去解决,它就逐步变成了我们一个非常热门,但是也非常有前景跟广阔市场空间的一个行业。
记者:所以2010年的时候,可能你们那时候就只是在默默地做研发,也没有想到会突然来一阵风,那风来了以后你们怎么抓住呢?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像您说的风来了之后,其实更多的我们还是,首先是有自己的硬实力,先在技术上去做沉淀做突破,不能完全粗放式的扩张,或者是拼规模但更多的我们还是希望能拼技术,通过技术我们来解决各种发展短板。
记者:这个行业其实现在我们国家最大的瓶颈就是资源端完全受到制约?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国内镍钴金属确实还是比较缺乏,但是国内的产业消耗了基本上使用了全球50%的镍,基本上90%全是进口。
记者:全球这个新材料资源端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尤其是镍钴,国内基本上非常稀缺,镍钴的话基本上就集中在赤道一带的红土镍矿,含量高的矿储量是越来越少,铁高镍低的这一部分储量非常大,但是使用成本高,大家都不愿意去使用。所以我们需要突破这个原料保障的问题。以前认为是呆矿的部分,怎么把这一部分矿重新变成我们真正的资源来源。
记者:怎么把呆矿变成富矿?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我们就经常说的就是贫矿变富矿,一矿变多矿。如果我们要在这个行业持续发展就必须去解决资源来源这一条路,只有去突破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以后的发展道路可能才会一帆风顺。如何变废为宝?顺应开始了苦心钻研,三年后终于研发出了全球首创的褐铁型红土镍矿湿法创新工艺——硝酸加压梯级浸出技术,在实验室我们更直观理解了顺应的“一矿变多矿”。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这个实验室是我们红土镍矿硝酸法实验的课题组,大家能看到这个红土矿就是我们原矿的样品,传统的工艺就是从红土矿里面只提取镍钴,其他全是它的尾矿,我们现在用的办法是,矿物里面的铁元素变成铁精矿,我们进入钢铁厂使用,作为代替进口的铁矿石,铝钪富集物,很多航空航天使用的高纯氧化钪,高纯氧化镁这在整个化工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最后还可以产出我们的高纯氧化铝。很多的像耐火材料、保温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通过把一个矿物产品变成五个产品,就是我们所谓的“一矿变成多矿”。
我们在19年投资一条中试产线进行技术验证,验证之后由中国有色协会组织了7名院士跟专家做这个技术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是全球首创、国际领先,建议加快产业化,产业化之后将会改变镍铁供应格局。
记者:这个技术投入使用以后,你会把整个的这个成本降低多少?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因为它把里面所有的伴生元素都变成了产品,整体可以拉低50%。
记者:全球大家都在争,都能想到这个技术方向、技术路线,那我们怎么能够快人一步,能够更早地去突破呢?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不管这个行业在低谷期还是在风口期,我们是一直是专注于这个行业在做,专职研发人员都有100来人,然后同时我们跟学校做产研联合,我们跟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还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产学研联合,来共同突破这个技术瓶颈。
这个区是我们以前的老厂,全部建成我们的研究院,做我们的产业化基地,目前研究院专职研发人员有100余人。
记者:33亩作为一个研发院来说还是绰绰有余了,还是很富裕,证明你们非常重视研发?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所以的话我们在整个研究院的投资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建的检测楼,同时我们的实验场地非常齐全,我们这个行业,每个技术模块都有相应的实验区域、实验装置。
这个就是我们锂资源项目组研发人员袁利梅,目前的话对于他们来说,第一个是有我们锂盐公司的一个股权,第二个我们的项目产业化之后,那他们主要的核心团队基本上就要成为整个项目组的核心管理人员。
记者:你们这个课题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目前我们项目组有7个人,然后申报了相关专利有21项。
记者:大家都在做呀,你怎么能够搭起自己的这个技术壁垒呢?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我们现在申请的专利已经有170多项,同时我们还有14项的国际方面专利,我们就是现在已经从矿物加工到我们的功能材料合成全流程各节点创新点全部做出了一个知识产权。
记者:平均每一个人都有一项多的专利,一个比学赶超的氛围?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鼓励大家去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形成一个体系,然后我们做成一个知识产权,只要他把这个项目做成产业化,那这个项目组有可能直接就变成这个项目公司的整个管理团队了。
记者:你们以后也打算在成都再建立一个小试基地是吗?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下一步我们将会在5年之内在成都建设我们的理论跟小试研究院,然后把我们的中试产业化放在眉山,然后这样的话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一批,然后小试一批,产业化几个,形成一个更良性的一个链条。
记者:很多企业它可能研发部门,它就是一个研发部门,但是你们专门成立的一个研究院?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我们的研究院不单是面对于眉山这个项目,我们可能还面对于整个行业普遍面对的一些痛点或者是一些短板,这样的话它的研发方向是多头并进,除了服务我们现在已经建设的项目之外更多的去为公司探索下一片领域。
记者:所以你们下一个方向是什么?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比如说新能源车、电动工具这些的锂电池,锂电池的报废之后我们是希望把里面的高价值的元素全部重新循环回来,这样的话把城市矿山能形成一个自循环,我们现在技术储备已经做完了,下一步就是产业化,因为它现在主要它的电池的退役潮还没有真正到来,还有几年时间,那我们这几年之后把前期的准备全部做好。
记者:所以你们又是提前布局,你们有预估吗,以后这个报废电池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市场量?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基本上现在有多少产出那后面就会有多少需要循环的,这都是几千亿的市场。
记者:所以,其实在你们看来只要你技术能够过硬能够突破的话,其实资源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对,资源有限,但是循环是无限的。
有了硬核的技术,顺应不仅瞄准了废旧电池这个潜在的千亿市场,同时在更靠近矿源开采地的广西北海新建了产业化基地。但北海项目总投资达20.67亿元,关键时刻,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主导成立了为其量身打造的顺应新材料基金,解决了顺应的燃眉之急。
四川协同振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帅:我们将为四川顺应导入更多的产业资源,帮助其在动力电池生态圈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四川顺应独有的硝酸工艺在攀西钒钛资源、汉源低品位磷钾矿、川西锂辉石原矿等低品位多伴生矿物领域中的延伸应用,助推四川省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一旦你们这个年底北海工厂投运以后,整个这个格局将会被打破是吗?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如果我们把上游资源第一个量保证了,第二个价格给降下来之后,那我们可能就是说这个产业链的发展速度或者是大家的应用场景的扩张速度会更快。
记者:你们站点也很高,你们考虑的都是整个行业?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风:应用成本的降低那它会开发出很多的应用场景,市场容量就会越来越大,也会助力我们的规模去做得越来越大。这也是说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可以做到最大的镍钴资源供应商。
稳稳站在锂电产业的风口,顺应底气十足。面对资源匮乏这个行业痛点,顺应把挑战变成了机遇,用技术颠覆传统,用更环保更经济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了“一矿变多矿”,破局资源匮乏的困境。不仅为自身发展迎来了里程碑,也为整个锂电行业提质倍增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希望有更多像顺应这样创新驱动的企业,让锂电产业在全速奔跑中行稳致远。
(来源/四川观察 校对/刘雯枚 编辑/王晓丽 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