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链接)
产业园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使命。以“产业报国、实业兴企”为己任,两年前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旗下的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进军产业园业务,他们建设的产业园有何特色?会给四川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新机?今天《天府创新访谈》我们一起对话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振兴实业董事长刘怀笔。
记者:为什么我们四川产业基金会选择要投资做产业园?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 :从2020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要构建四川的5+1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从产业基金来讲,本身是管理了四川省的产业引导基金,汇集了很多资源,作为集团一个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就组建了这个产业园这样一个公司。
记者:那你觉得我们四川在发展产业园上现在最大的问题或者瓶颈在哪?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 :一哄而上,大家都在发展就是同质化的竞争非常重,摊大饼式地推进这个园区的建设,但是园区的配套设施没跟上。
记者:如果拿我们来建产业园和其他主体来建产业园,你觉得我们最大的区别在哪?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 :我们以基金投引联动,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从这个项目的规划,从招标到建设,最后到竣工投产,这一套我们是有专业优势的。
为深入现场了解,我们首先来到振兴实业在川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园——南充临江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园。走进首家入驻企业——中晖铝基。
记者:当时在这个地方来建厂的时候,你有考虑到这个地方是振兴投资,你会想到有加持吗?
四川中晖铝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宜正 :前面我们确实对振兴不了解,但是我们来到以后,振兴对我们的企业一个金融服务,不是租客跟房东关系,应该是一个合作平台的关系。
记者:给了你们多少的这种金融支持呢?
四川中晖铝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宜正 :现在目前是一个亿。
记者:听说现在一二期已经全部招满了,是吗?
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招商合作部部长 胡学家:对,我们现在主要还是采取这个先定制化的这样的一个招商的模式。(比如中晖铝基)它的这个跨距这个层面,我们目前一般的这种跨距可能就8米这样的一个跨度,那么它这个现在要求是24米,我们按照这个24米这种跨度给它建设。
记者: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厂房是你们精心的定制化生产的一个厂房?
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招商合作部部长 胡学家:对,降低了我们整个厂房的成本,就直接体现在对企业的租金上,其实也是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它的效率。
南充西充县经济协作服务中心主任 汪毅:四川产业振兴集团是我们临江新区西充片区招引落户的第一个企业,也是第一个产业园区,我们不仅创新政府加园区加基金的招商模式,更带来了一大批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与振兴集团形成合力,真正打造一个具有西充特色的临江产业集群。
记者:走到哪都非常受当地政府的欢迎,大家都希望你们过去投资?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对。
记者:您也在地方政府工作过,也在园区工作过,现在也在基金公司工作,以你的这个工作经历来看,你们怎么来和地方政府能够保持非常良好的合作呢?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我们是用产业的思维做园区,就是通过我们这个园区的建设把我们这些企业、资本、人才、技术都集聚到这个平台上来,承担了一个地方政府和入园企业之间这个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来实现我们政企园利益的深度捆绑。
记者:政企这样一起合作,你们其实是把税收是留给了当地的政府,所以你们的盈利点在哪呢?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投资这一块就是我们真正的盈利点,说到底就是陪伴我们入驻企业共同成长,就是当了入驻企业的股东,通过在我们园区里面对企业的孵化,加速让它成长,发展壮大起来以后,我们和企业一起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所以并不是靠我们这个租金。
记者:所以其实你们跟这个物管公司就完全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特别是跟那些产业地产商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你们怎么来选择呢?你为什么选择在这些地方来落户呢?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一个是地方政府它的产业氛围,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第二个来讲就是它有一定的区位交通这样的一些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五区协同”,从有利于推动我们区域协调发展这个角度来选择我们落地园区,比如说我们为什么在南充,就是因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建临江新区。
记者:比如说南充你们选择的是真空产业园区,这个真空产业可能在南充当地是它的主导产业,但是这个大家平时还是不太了解,感觉还是比较小众的一个产业。像你在龙泉就落户的是电子信息,电子信息感觉这个万亿产业,感觉竞争也很大,内卷也很严重。那你这个是怎么样来避免?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所以说我们其实做这个园区的逻辑,就是以龙头企业来带动这个它的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发展,来集聚产业的发展。
旭光科技前身是原国营第8800厂,这是一家有53年历史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成都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建国:现有的产能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产线进行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个升级改造,我们也是希望借助振兴实业强大的这个金融资本优势、产业聚合优势、专业运营优势,来打造未来发展的一个高地。
在离旭光10公里的地方,新一代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计划今年5月交付旭光。
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龙泉园区项目负责人 段小龙:我们总的建设是12栋厂房楼和两栋配套用房,其中旭光科技定制的123号厂房楼和13号倒班楼。
记者:我看你们写的是定制加通用模式是怎么理解呢?
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龙泉园区项目负责人 段小龙:就是旭光科技这一部分按照他们的一个需求无论是层高、载重还是跨度,都按照它们的一个定制需求来,而我们的通用厂房就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做。
记者:我看你们这边还有一个拟入园企业一览表,这上面的企业是旭光的上下游吗?
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龙泉园区项目负责人 段小龙:这些企业都是根据旭光的产品分类,由它的产品所追踪的相关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然后我们在进行多轮的谈判之后,它们也是有意向(入驻)。
记者:我们这次也去看了南充的产业园,去看了龙泉的产业园、资阳的产业园,就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你们的招商的速度特别快,现在在这个大背景下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我就想问一下就是你们觉得你们招商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快?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我们的定位就是围绕这个中小微的科技型企业这样做,所以定位很准确,“招早招小招科技”围绕这样一个思路来推进招商。
记者:这次省两会的报告里边也专门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在推进这个战略新兴产业有没有什么样的助力?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比如说我们最近先后落地了数产公司,就是跟华为一起深度合作的数字机器人项目,我们已经落地了四川省的传感器检验检测研究院,同时我们也在联合中科院准备在南充建个四川省的绿色化工研究院,解决我们卡脖子的这些问题。
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实验室,我们见到了突围卡脖子技术的新材料产品。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 高级技术顾问 王公应:这个就是我们做的特种光学聚碳酸酯,它的主要用途是做咱们这个手机镜头、安防镜头等等用途是非常广泛的。
记者:现在这个基本上国内全是用的进口吗?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 高级技术顾问 王公应:全部是用的进口的,而且这个进口的价格也是比较贵。
记者:这个研发你们用了多长时间?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 高级技术顾问 王公应:算起来都有十年多的时间了。
目前,有机所已经与振兴实业达成合作,将在南充经开区化工园区建设振兴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四川化工新材料产业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 高级技术顾问 王公应:科研成果转化没有资本驱动的话那你也就相当于缺了一条腿,因为尤其是在转化过程当中,它要做大量的这个中间放大实验研究,在这个时候科研院所一般是投不起这个钱,所以必须有这个社会上资本来驱动。
记者:你们企业也提出来就说做产业园是难而正确的事情,这个难是指什么?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特别是这个投资乏力是个普遍的现象,这个非常难,以前我们靠税收、土地优惠来推动企业的集聚,现在这种关节下其实是推动不了,但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呢,如果我们园区里面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集聚的话,不但是一个资金赋能、一个产业赋能,包括技术赋能,它是个综合性的赋能,它最终来讲应该说是个倍增的效益 。
记者:未来我们会看到这个特色产业园区会不断的在全省各地复制吗?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我们签约的大概有3,000亩土地,未来五年,我们的生产厂房的规模应该在200万平米以上,我们预计的入驻企业应该在100到200家,未来应该达到1,000亿的产值,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贡献应该是在20个亿到30个亿左右,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商。
记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专门也提到了一句,要整合设立省级产业引导母基金,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的效应,这个我们四川产业基金也是重任在肩,所以下一步发力的重点是什么?
四川产业基金总经理助理 振兴实业董事长 刘怀笔:没有母基金这个体系,说到底我们很多的对产业的引导培育会缺乏连续性,缺乏统筹性,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尽快地把我们四川省的产业引导基金的母基金,尽快地落地见效,真正的为全省的六大优势产业,还有我们的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起好引领和带动作用。
记者手记:投资中小企业、招引龙头企业、落地成果转化,振兴实业在建设和运营产业园上,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赋能入园企业发展,引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释放乘数效应的路径,和企业共成长,和产业共发展,走难而正确的道路,助力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来源/四川观察)